索尼互动娱乐全球工作室前总裁吉田修平近日接受日媒Game*Spark采访,就当前游戏业界的“独立游戏”发展现状与定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吉田修平首先指出,当下业界为年轻创作者提供的机会已“大幅增加”。他解释道:“每年都有新的发行商诞生,创作者若在活动上展出作品,获得融资或发行商支持的概率也显著提高。”同时,他观察到一个有趣的全球趋势——独立游戏创作者间会自发形成互帮互助的生态:“作品成功的独立开发者常会转型发行方支持新人,比如《幻兽帕鲁》的开发商Pocketpair、VR游戏团队MyDearest,还有《SUPERHOT》团队都在做这样的事。”
在他看来,这种互助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本身经历过独立开发的艰辛,更能共情其他创作者的不易。独立游戏诞生爆款后,所得资金会投入到下一批人才身上,这种‘充满梦想’的循环非常有意义。”

针对社区热议的“独立游戏定义”问题——尤其是“大公司参与的作品是否算独立游戏”的争论,吉田修平给出了明确观点:“我认为‘只要有独立精神,就可以称为独立游戏’。最初‘独立(indie)’指独立、个人制作,但现在定义已更宽泛。全球调查显示,用户对‘独立游戏’的印象多是‘富有创造力’‘挑战新事物’‘价格亲民’等正面标签。所以只要开发者自我申告‘这是独立游戏’,我觉得就足够了。”
他还提到日本市场对独立游戏的认知转变:“过去日本可能觉得‘独立’带有同人或业余的意味,但随着《8号出口》《幻兽帕鲁》等热门作品出现,这种印象已大幅改观,我期待它能变得越来越正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