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情感反诈模拟器》(原名《捞女游戏》)发售以来,在国内各大平台迅速成为热门讨论对象,玩家社区内的争议更是持续升温。近日,“情感反诈模拟器破了谁的防” 话题登上贴吧热搜榜第六位,这款互动影游究竟因何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部分男性玩家对游戏的反诈教育功能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该游戏填补了游戏市场在情感反诈教育领域的空白。游戏中内置的 14 万字《恋情知识档案》,细致剖析了 “养鱼套路”“情绪操控” 等情感陷阱,被不少玩家称作 “防骗圣经”。
29 元的定价也被玩家调侃为 “少刷一个火箭,买十份保命指南”,还有玩家批量购买赠送给朋友,认为其性价比远超可能因情感骗局造成的损失。游戏内的 “互助留言板” 上,诸如 “3 个月为主播花 10 万”“相亲遇索财陷阱” 等真实案例不断涌现,成为许多男性玩家情感倾诉的渠道。
然而,也有玩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他们指出游戏在叙事上存在明显偏见,游戏原名及部分宣传内容曾遭平台下架,这些玩家认为这正反映出游戏内容存在污名化倾向。
除了支持与反对的两大阵营,还有部分玩家以旁观者视角看待这场争议。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改名后,在 Steam 平台的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有玩家调侃 “越不让玩越想玩”。这场围绕《情感反诈模拟器》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