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游戏凭借微交易获得了可观利润,但微交易也成了许多游戏的槽点,甚至拖垮了一些原本潜力十足的作品。外媒 Dualshockers 就列举出 10 款被微交易影响的优秀游戏。
10、《暗黑破坏神:不朽》
《暗黑破坏神:不朽》的玩法其实尚可,能带来经典的暗黑破坏神系列体验,但微交易成了一道 “墙”。当玩家玩到某个阶段,要么投入大量时间刷怪以求进阶,要么就得氪金。
这使得游戏失去了乐趣,其盈利意图显露无遗。
9、《魔兽世界》
问题并非出在商城坐骑,而是 “时光徽章”(WoW Token)这种可直接用 20 美金兑换游戏金币的机制,以及角色直升服务,尤其是怀旧服的角色直升。
角色的细节摸索、职业操作的微妙之处都需要时间积累,直接氪金速通满级进入团本,很可能玩得一塌糊涂。再加上暴雪商城不断推出付费道具,如今的《魔兽世界》越来越不像 MMORPG,反倒像个充值体验馆。
8、《守望先锋 2》
《守望先锋 2》的微交易系统极为激进,要知道初代《守望先锋》中这并非问题。
初代的开箱系统虽不完美,但比《守望先锋 2》的做法好得多。《守望先锋 2》给人的感觉与初代不同,充斥着微交易和不受欢迎的跨界联动。
7、《光环:无限》
《光环:无限》本应延续《致远星》出色的在线多人游戏体验,却充斥着战斗通行证和各种微交易。
游戏发布时就能看出端倪,作为免费游戏,必然暗藏套路。尽管它本可以从初期的糟糕评价中恢复,但玩家数量大幅下滑已是明显信号,可惜几年来光环工作室和微软似乎未能抓住关键。
6、《星球大战:前线 2》
《星球大战:前线 2》如今人气回升,这是 2017 年时难以预料的,而当初其微交易问题曾十分突出。
DICE 工作室确实解决了 2015 年原版《前线》中最受诟病的问题,如今游戏内容丰富,能支撑玩家玩上数百小时。但游戏刚上线时,推出了可提升实力的 “星卡”,获取最佳途径就是微交易,这引发玩家极度不满,EA 甚至不得不暂时移除所有微交易。
如今,《前线 2》的微交易仅用于购买外观装饰,这一点值得肯定。但若是没有初期的错误策略,或许现在已经能玩到《前线 3》了。
5、《命运 2》
虽标榜为免费游戏,但《命运 2》免费版本的内容,比因内容吝啬遭诟病的《暗黑破坏神:不朽》还要少。
要体验完整内容就得付费解锁,这种体验令人沮丧,也拖累了这款本应出色的游戏。
4、《NBA 2K》系列
随着系列每年推出新作,微交易在《NBA 2K》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粉丝的不满也逐年加剧。在《麦登橄榄球》系列缺乏真正创新的情况下,《NBA 2K》本应是市场上最出色的体育游戏之一。
但在 “我的职业生涯” 模式中,不花钱几乎难以取得实质进展,微交易带有强制性,这很荒谬。即便购买包含虚拟货币的顶级豪华版,仍需继续花钱才能推进进度。
3、《WWE 2K25》
《WWE 2K25》不仅是有史以来最棒的摔跤游戏之一,也是经典的体育游戏,但全新的 “孤岛模式” 是个例外。
在该模式中,玩家要以崭露头角的 WWE 超级巨星身份晋升,就得为微交易花钱,和《NBA 2K25》有同样问题:即便买了豪华版,在这个模式推进进度仍需额外花钱。
2、《吉他英雄 Live》
《吉他英雄 Live》难以成功,过度使用微交易是原因之一。
微交易在节奏音乐类游戏中并不新鲜,但它的微交易机制是为歌曲购买有限的播放次数,这一令人费解的决定,只能归咎于企业的贪婪。
1、《植物大战僵尸 2》
初代《植物大战僵尸》不仅是最出色的移动游戏之一,也是优秀的塔防游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续作发布时,许多人期待它延续前作风格,却发现部分关卡必须依靠微交易才能推进。
对开发商宝开游戏(PopCap)而言,这是一次遗憾的声誉下滑 —— 该公司在续作发布前已被艺电(EA)收购。开发中,团队决定将续作打造成 “免费内购游戏”,即游戏免费但诱导玩家花钱获取更好体验,且这种诱导近乎强制,不借助微交易,玩家根本无法通关某些关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