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经典游戏 IP 发展困境的讨论在游戏圈内引发热议。据外媒 VGC 报道,曾深度参与初代《逆转裁判》制作的前卡普空开发者杉森雅和,在回应万代南梦宫制作人中村泰良的观点时,语出惊人地表示:如果《逆转裁判》诞生于当下的游戏市场环境,很可能永远无法发展成为如今的经典 IP 系列。
这一讨论的源头,来自万代南梦宫制作人中村泰良在社交媒体 X 上的一番感慨。中村泰良指出,随着游戏行业开发成本不断攀升,新 IP 的生存环境愈发严峻。在当下的市场规则中,新 IP 一旦首作销量未达预期,往往会被贴上 “失败” 的标签,直接失去通过后续作品迭代、成长的机会。
他强调,像《宝可梦》《怪物猎人》这类如今如日中天的顶级 IP,并非一开始就声名鹊起,而是通过多部作品的持续打磨,才逐步积累起庞大的粉丝群体与人气。但如今,即便新作收获良好口碑,也可能因为成本压力,无法获得开发续作的机会。“IP 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培育,不能仅凭首作销量就判定生死。” 中村泰良这样写道。
杉森雅和对中村泰良的观点深表认同,并以自己参与制作的《逆转裁判》初代为例,分享了那段并不顺利的开发往事。“当年《逆转裁判》初代就是个‘失败品’。” 杉森雅和回忆道,“那时候,《生化危机》《鬼泣》等热门大作首周销量动辄轻松突破百万,而 GBA 平台的《逆转裁判》初代,首周销量仅有 7 - 8 万份。虽然最终勉强收回成本,但在卡普空内部,大家普遍认为这款游戏‘卖得不好’。”
然而,正是凭借着系列开发团队的坚持,他们没有因为首作的不理想成绩而放弃。杉森雅和强调:“团队一直坚持开发到第三部作品,游戏口碑才开始逐渐爆发。” 随着口碑的发酵,《逆转裁判》的影响力不断向外延伸,不仅推出了电影、舞台剧,还改编成了动画,逐步成长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经典 IP。在杉森雅和看来,《逆转裁判》的成功之路,恰恰印证了 “IP 需要耐心培育” 这一理念在当下游戏市场环境中的重要性与稀缺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