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的新闻发布会上,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言辞犀利地批评了美国针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政策,称其为 “失败之举”,并指出该政策已促使华为等中国竞争对手加快 AI 芯片研发进程,结果与美国政府预期背道而驰。
黄仁勋透露,在 2021 年初拜登政府刚上台时,英伟达在中国 AI 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95%,而如今这一比例已大幅下滑至 50%。他明确表示,这一下降趋势主要是受拜登和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施的各类禁令与制裁影响。
不过,中国 AI 产业并未因美国的限制而停滞。黄仁勋表示:“中国拥有众多本土 AI 芯片。若无法使用英伟达的 AI 技术,中国客户便会采用本土技术。中国的 AI 研究人员会使用他们自己的 AI 芯片,当地企业也因出口管制而愈发坚定,中国政府的支持更是加速了这一发展进程,我们在中国面临着激烈竞争。” 尽管许多中国公司的 AI 芯片技术目前仍无法与英伟达相媲美,但追赶步伐迅速,特别是在中国意识到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可能导致供应随时中断后,这种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中国对 AI 芯片的投资正持续加大,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公司已开始采购本土生产的 AI 芯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芯片制造商的研发工作。黄仁勋在接受路透社旗下 Stratechery 采访时称:“试图通过限制人工智能技术传播,阻止其他国家获取美国技术,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正确做法应是在为时未晚之前,加速美国技术在全球的应用。若目标是让美国技术引领世界,那么限制人工智能技术传播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前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似乎也认同黄仁勋的观点。她曾指出,通过禁令和制裁阻碍中国发展是不明智的,对半导体制造、研究和创新的投资才更为关键。
除了指出限制政策无效,黄仁勋还提及,特朗普政府此前针对 H20 芯片的禁令不仅让英伟达遭受损失,也使美国税收受损。他表示:“H20 成本高昂,我们不仅计提了 55 亿美元损失,还可能损失了 150 亿美元销售额,以及 30 亿美元税款。” 黄仁勋预测,中国 AI 芯片市场未来每年规模有望达到约 500 亿美元,这一数字不容小觑。从长远来看,失去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及其背后的生态系统,将对英伟达的 CUDA 技术构成重大威胁。
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尚未对黄仁勋的言论作出回应。随着全球 AI 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美国的 AI 芯片管制政策走向及对行业的后续影响,无疑将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