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comicbook发布评论称,任天堂应终止开放世界游戏的开发计划。该媒体指出,任天堂在追逐开放世界这一行业趋势的过程中,逐渐丢掉了自身的核心优势与独特魅力,原本擅长的设计风格在新尝试中未能得到延续。以下为该外媒观点的整理与翻译。
在游戏行业,任天堂长期以来凭借有趣且制作精良的作品树立口碑,成为玩家心中极具代表性的工作室。但近年来,这家以特色见长的公司,却开始向“开放世界”这一当下游戏圈的主流趋势靠拢。而在这一转变中,外界观察到,任天堂似乎舍弃了曾让其脱颖而出的精准设计、专注风格与独特气质,转而采用的开放世界玩法,并未传承其作品的核心精髓。
提及任天堂的开放世界尝试,《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是绕不开的起点——这款游戏不仅开创了任天堂涉足该领域的先河,更取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重成功。但此后,任天堂试图复制这一成功的多次尝试,却屡屡遭遇批评。比如《宝可梦:朱/紫》,上线后因大量漏洞引发争议;《马里奥赛车世界》推出的自由探索模式,被指内容空洞、缺乏让玩家持续探索的动力;即便尚未发售的《银河战士Prime4:超越》,虽然在预告中展示了开放区域设计,却仍让不少系列粉丝感到不满。外媒认为,若任天堂希望保住其在行业内的传奇地位,或许需要及时止损,远离开放世界潮流,回归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事实上,“以玩法为核心”一直是任天堂游戏成功的关键。《塞尔达传说》系列之所以能在开放世界领域站稳脚跟,核心原因在于其从底层设计阶段,就围绕开放世界理念进行了全面重构。但反观其他尝试开放世界的作品,更像是生硬地将这一元素“嫁接”进去,最终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宝可梦:朱/紫》被外媒视为“开放世界稀释游戏体验”的典型案例。游戏宣传阶段,曾承诺为玩家呈现一个布满宝可梦、可供自由探索的广阔世界,但实际上线后,不仅漏洞频发、性能问题突出,还出现宝可梦突然闪现等影响体验的情况。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开发商试图将传统线性RPG的框架,强行套入开放世界的模式中,最终暴露了二者融合过程中的诸多矛盾。
更近一段时间的例子,则是《马里奥赛车世界》的自由漫游模式。对于系列粉丝而言,“非结构化开放世界”本应是令人期待的创新,但实际体验却暴露了这一设计的浅薄与粗糙。要知道,《马里奥赛车》系列的核心魅力在于精心设计的赛道,而自由漫游模式恰恰丢掉了这一关键特色。尽管游戏中加入了多种任务与合作玩法,但整体体验仍显得单薄乏味——既没有竞速玩法带来的紧张刺激,也缺乏探索过程中发现秘密的惊喜感,完全没能延续粉丝熟悉的“马里奥赛车魔力”。
在外媒看来,任天堂似乎仍在重复类似的问题,即将推出的《银河战士Prime 4:超越》便是最新例证。尽管游戏最新预告公布了12月4日的发售日期,但新增的摩托车机制却引发了玩家争议。按理说,这类创新设计本应激发玩家的期待,实际却让不少人感到担忧:预告中展示的开放场景显得空旷无味,帧率表现与玩法设计也透露出明显的单薄感。对于一直以精妙“箱庭式地图”为特色的《银河战士Prime》系列而言,这种开放区域的设计,显然与IP的核心特质背道而驰。
回顾任天堂的经典作品不难发现,其最成功的游戏,往往是那些结构严谨、线性推进、目标明确的作品。比如《超级马里奥:奥德赛》,即便提供了半开放区域,仍通过精心设计的挑战引导玩家探索;2D平台游戏《大金刚国度:热带寒流》,则将线性关卡的引导设计发挥到了极致;即便像《火焰纹章:风花雪月》这样叙事多线并行的作品,核心玩法依然扎根于结构化的战斗与既定路线中。
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恰恰体现了任天堂在设计上的最大优势——每一个元素都经过精心打磨,且对整体体验至关重要;游戏机制反复优化,确保玩家每次体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流畅与完善。但这种优势在开放世界游戏中很难实现,因为开放世界作品往往需要用大量空旷区域、重复任务和未打磨完善的机制来“填充内容”。对于以“快乐与精致”为品牌核心的任天堂而言,类似“追捕金币怪”这类缺乏设计感的任务,显然与自身的核心特质不符。
外媒最终表示,与其追随其他开发商引领的开放世界潮流,任天堂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独有的优势上。要知道,“结构化的乐趣”与“精准的创意”才是任天堂的标志,而非布满任务标记的无尽地图——这才是任天堂应该聚焦的核心方向。一直以来,任天堂的游戏之所以能让玩家感受到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经典玩法的传承;而盲目引入开放世界,反而可能削弱其作品中承载的怀旧情怀,以及长期积累的优质游戏体验。
对于外媒的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或是认为其观点过于片面、缺乏说服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