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已着手将旗下重量级作品——如《极限竞速:地平线5》《地狱之刃2:塞娜的史诗》——推向PlayStation 5平台。在此背景下,索尼是否该做出回应,将自家大作移植至Xbox呢?近日,外媒GamingBolt发表专栏文章探讨这一话题,以下为文章核心内容的翻译整理。
文章作者Usaid指出,过去二十余年里,索尼与微软在主机领域基本处于全面对抗状态,但跨平台游玩的兴起催生了新潮流,不少人开始思考:曾经的3A独占游戏是否该转向多平台发行?
对玩家而言,最直接且符合自身利益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只需一台主机就能玩到所有游戏,这显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中,此事牵扯多方利益,并非如此简单。
厂商既要研发能支撑未来5至7年最新游戏技术的主机,售价却仅定在500美元左右,这种模式基本处于亏本状态。因此,厂商必须依靠推出专用配件、游戏软件及平台独占订阅服务来弥补亏损。
这一商业逻辑在Xbox One后期之前尚能奏效,但本世代情况发生了变化。Usaid表示,尽管微软推出了Xbox Game Pass,还完成了收购ZeniMax、动视暴雪等重大投资,但其第一方精品内容的产出似乎未达预期。与之相对,索尼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Xbox却在激烈竞争中持续下滑。Usaid以世嘉为例,指出Dreamcast失败后,世嘉也采取过类似的转型策略,虽结果不算理想,但至少保住了行业立足之地。
从商业角度看,索尼似乎并无必要将游戏发行至Xbox平台。毕竟其在游戏市场占据大量份额,多数3A作品也能实现口碑与销量双丰收。索尼可继续为独占作品定价70美元,玩家也愿意为《战神:诸神黄昏》《地平线:西之绝境》这类佳作买单。
不过,索尼却在将过往独占游戏移植至PC平台。Usaid分析,这或许与游戏制作成本攀升有关。像《神秘海域4》这类线性游戏的制作成本已突破1亿美元,开放世界游戏成本更高,再加上巨额市场营销费用,即便销量突破2000万份(这种成绩仅有极少数神作能达成,不能以个例概括普遍情况),想要获得可观利润依旧困难重重。因此,放弃PC市场就等于错失大量潜在份额。
另一方面,任天堂能通过严格控制第一方游戏制作成本维持传统商业模式,从而坚持平台独占,但索尼并不具备这种条件。
Usaid结合索尼对移植工作室Nixxes Software的投资分析,认为索尼肯定会继续推进自家游戏的PC移植,甚至可能成为常态化举措。至于是否会移植到Xbox平台,短期内希望不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从技术层面看,Xbox 360采用PowerPC架构,PS3为Cell架构,而如今微软与索尼已连续两代主机采用相同的x86架构,这为移植清除了部分障碍。
文末Usaid总结,这个问题并无易解之法,两种答案都有充分依据。若索尼未来真的采取移植策略,实施方式可能会类似PC移植模式——先独占1至2年再推向其他平台。这样既能在短期内吸引玩家加入PS生态,长期又能享受更大用户基数带来的红利,实现鱼和熊掌兼得。
Usaid表示,若行业能朝着“无平台之分”的理想化方向发展,无疑令人振奋。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里,我们必将看到更清晰的答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