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保险怎么这么贵?”这是不少新能源车主的共同疑问。近日,在第一届自动驾驶出行论坛上,中国人保个人非车保险部副总经理倪宏的发言揭示了关键原因:当前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显著高于燃油车,叠加案均赔款居高不下,共同推高了新能源车险的投保成本。

保费贵的核心在于“赔得多、赔得勤”。平安财险一位精算师向媒体透露,家用新能源车案均赔款约7000元,比燃油车高出近700元,赔付率始终处于高位。而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体系的特殊性——电池作为核心部件,成本占整车比例差异明显,最低30%、最高达70%,普遍在40%至50%之间;部分车型采用一体化长车灯设计,单侧尾灯受损需整灯更换,费用达数千元,远超同级燃油车几百元的单灯更换成本。同时,智能设备局部损坏常需成套更换,且零部件多为原厂专供,维修渠道有限、授权门槛高,进一步加剧了维修费用压力。
行业数据更直观反映了新能源车险市场的严峻态势。今年1月份,中国精算师协会联合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年新能源车险赔付信息显示,去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但承保亏损达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
对于险企而言,承保规模与亏损幅度呈正相关。为平摊持续扩大的亏损,险企不得不上调新能源车型的承保费用,形成“出险率高 - 维修贵 - 亏损大 - 保费涨”的循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2024年新注册登记量达1125万辆,占新注册汽车数量41.83%)的背景下,平衡车主投保成本与险企经营风险,成为新能源车险市场亟待解决的难题。
暂无评论